找到相关内容313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二、现存的佛教圣典

    ,还必须介绍的是:北印度出身的佛陀跋陀罗(Buddhabhadra)于402年翻译《华严经》六十卷;中印度出身的昙无谶(Dharmaksema)于421年翻译大乘《涅盘经》四十卷。此二大经典分别成为华严宗与涅盘宗的源头,后来唐代亦有新译,但亦不可忘却古译本的功绩。昙无谶翻译的《金光明经》四卷也同样广为流行;他翻译的《胜鬘经》现已失佚,但同时代跋陀罗(Gunabhadra)的译本,现在也常为人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3141089.html
  • 印顺著:中国禅宗史(一)

    经》的译者──跋陀罗所译的。昙林与慧可的年龄相近;达摩为道育、慧可传授“大乘安心之法”,由昙林记述下来,是非常适合的。   达摩所传授的,具体而明确。“入道&...四卷《楞伽》的传授,也就不觉得奇突了!   跋陀罗,义译为功德贤。《高僧传》卷三有传(大正50·344上—345上),传中每简称为“跋陀”。跋陀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342116.html
  • 六朝僧侣: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

    于西南地区;一条经过尼泊尔传入西藏地区;一条经过中亚西亚,传入新疆,并辐射到中原地区;一条是海上弘法之路,由南海到达广州,登岸进入东南地区(注:如跋摩、跋陀罗等就从南海到广州。昙无竭从罽宾国...走廊西端的第一大郡敦煌。沿河西走廊向东,以凉州为中转站,分张两路:一是南下巴郡,沿着长江,抵达荆州、扬州等地。僧伽提婆即从此弘法长安(注:见《高僧传?晋庐山僧伽提婆》。)。二是东进关陇。跋摩、...

    刘跃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0242257.html
  • 胡适论禅宗(二)

    代?故神会的八代说不久便有修正的必要了。北宗不承认此说,于是有东都净觉的七代说,只认译出《楞伽经》的跋陀罗为第一祖,菩提达摩为第二祖。(见敦煌写本《楞伽师资记》,伦敦与巴黎各有一本。)多数北宗和尚...。在那个战事紧急的时候,郭子仪忽然替达摩请谥号,这是为什么缘故呢?一年正是神会替郭子仪筹饷立功之年,神会立了大功,不荣利,只求为他的祖师请谥,郭子仪能不帮忙吗?这是神会的手腕的高超之处。神会真是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0143031.html
  • 救世大悲者──观世音

    咸以王君诚信所感云。(观音灵感近闻录) 五、关於慧解方面 一、宋释跋陀罗, 宾国王族也。深入三藏,博通大乘,元嘉中东游。欲讲华严经,以未通华语,深怀愧叹,因朝夕礼忏,虔祷观音,以求冥应。...优婆夷、长者妇女身、居士妇女身、宰官妇女身、婆罗门女、童男、童女、天龙、夜叉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、紧楼罗身、摩[目+侯]罗伽、执金刚。这样规定三十三身,未免有点机械性了,在梵文法华,只有十六身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643268.html
  • 达摩禅法《二入四行论》

    师资记》,唐净觉著于公元712--716年之间,记述以《楞伽经》为禅法宗旨的祖师传记,从此经译者跋陀罗--菩提达摩--惠可……直到北宗神秀及其弟子。卷首全文载有《略辨...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三本传)②。他还向弟子传授“二入四行”的禅法。他身边的重要弟子有惠可、道育、僧副等出家僧众,还有如昙林等在家居士。据载,他特别提倡南朝宋代跋陀罗译的《楞伽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3443401.html
  • 中印佛教关系

    法经》、《禅秘要经》等十二部十七卷。并于元嘉十二年(435)在钟山营建定林上寺。中天竺僧跋陀罗,经狮子国泛舶于元嘉十二年(435)来到广州,宋朝廷遣使迎至建业,住祇洹、东安等寺及荆州辛寺,前后译经...,当地众僧请他于龙光寺将法显赍回未译的弥沙塞律梵本译成《五分律》三十四卷,同时又译出这部律的《戒本》和《羯磨》各一卷。随后又有罽宾僧跋摩,经狮子国、罽婆国来到广州,于元嘉八年(431)正月到达宋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2943764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发展概况(一)

    什(五世纪北印度罽宾国人)所译的《弥沙塞律》三十四卷、《弥沙塞比丘戒本》、《弥沙羯磨》,昙无谶(三八五—四三三)的《优婆塞戒经》七卷,跋摩(三六七—四三一)的《杂阿毗昙心论》、《昙无德羯摩》、《优婆塞五戒略论》,跋陀罗(三九四—四六八)的《胜鬘经》,浮陀跋摩(西域人)、道泰(凉州人)合译的《阿毗昙昆婆沙论》六十卷,昙觉(凉州人)、威德合译的《贤愚经》十三卷,法颖(四一六—四八二)的《十诵...

    星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743877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[上] (1)

    的译者──跋陀罗所译的。昙林与慧可的年龄相近;达摩为道育、慧可传授“大乘安心之法”,由昙林记述下来,是非常适合的。  达摩所传授的,具体而明确。“入道”,是趣入菩提道;道是道路,方法。大乘道不外乎...达摩,承跋陀罗三藏后”。  达摩继承跋陀,是本于‘古禅训’的:“跋陀罗禅师,以楞伽传灯,起自南天竺国,名曰南宗,次传菩提达摩禅师”。道宣的达摩“初达宋境”,也暗示了这一消息。但在中国禅宗的传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64437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[上] (4)

    门下,传有许多独特的风格,姑以“指事问义”,“就事通经”来说。撰于七二0顷的‘楞伽师资记’,传有“指事问义”的禅风,如‘记’(大正八五·一二八四下、一二八五中)说:  ‘跋陀罗“从师而学,悟不由师。...这是跋陀罗以来的一贯作风。神秀也应用这一方法,如‘记’(大正八五·一二九0下)说:  “又云:汝闻打钟声,只在寺内有,十方世界亦有钟声不”?  “又云:未见时见,见时见更见(不)”?  “又见飞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744382.html